|||||||| 
 

急救的定義、目的及步驟
心肺復甦法
哽塞
休克
出血
燒傷
熱衰竭
中暑

 

急救的定義、目的及步驟

急救定義:
  急救是當意外發生後,在醫護人員和救謢車未到達現場前,利用現場的人力、物力,以基本的醫學原則為基礎,為傷病者提供初步的協助。

急救目的:

1. 維持傷者生命。
2. 防止傷勢進一步惡化。
3. 促進復原。

急救的基本步驟:

  進行急救時,應冷靜及按步處理問題,先評估意外現場環境是否安全,盡量確保自己、旁人及傷者的安全。面對傷者時,先檢查及處理最危及傷者生命的問題,判斷是否有足以致命的傷勢,並作出相應的處理。


(D) Danger 確保現場環境安全
  若有危險,則應留在安全的地方及報警求助。
(R) Response 判斷傷病者的清醒程度
 

檢查傷病者的意識清醒程度,評估傷者對聲音及痛覺是否有反應, 若傷病者無意識反應或情況嚴重,應立即呼救尋求協助。

(A) Airway 判斷傷病者的氣道是否暢通
 

保持氣道暢通。若傷者口腔、呼吸道有異物哽塞,須用手指或吸液器清除。若傷者人事不省,須為傷者打開氣道。

(B) Breathing 判斷傷病者是否有呼吸
 

檢查傷病者呼吸。將面頰靠近傷病者口鼻大約3cm,用視、聽、觸方法,觀察傷病者10秒。

(C) Circulation 判斷傷病者是否有脈搏
 

檢查傷病者的血液循環表徵,包括呼吸、咳嗽及活動能力。檢查傷病者頸動脈及循環徵狀10秒,以確定傷病者是否有有效的心跳。若傷病者沒有脈搏及呼吸,立即為傷病者進行人工心肺復甦法。

 

心肺復甦法

生存鏈

- 盡早求救 ─ 盡量迅速地要求救援,使傷者能利用除顫器。
- 盡早施行心肺復甦法 ─ 以此贏得時間,等待專業救援。
- 盡早施行體外心臟去顫法 ─ 電擊除顫可使傷病者恢復正常心律。
- 盡早提供醫療護理 ─ 盡快將傷病者送往醫院。

心肺復甦法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復甦法(簡稱CPR),是指急救員對傷病者有節率地交替使用人工呼吸法及體外心臟按壓法,藉此技術維持傷病者血液循環及呼吸。

人工呼吸

體外心臟按壓法

 

哽塞

哽塞定義:

  異物阻塞氣道或氣道肌肉痙攣,導致空氣無法吸入,影響正常呼吸或無法進行人工呼吸。異物可能是食物或其他物體,如小童喜歡將東西放入口中等,若不及時解除可導致死亡。

徵狀:

氣道不完全阻塞
- 傷者劇烈咳嗽。
- 不能說話。
- 口唇和皮膚發紺。
氣道完全阻塞
- 不能咳嗽。
- 不能發聲。
- 不能呼吸。
- 面部充血,並逐漸發紺。
- 傷者手指著喉部或抓著頸部。
- 喪失意識。


處理:

拍背法
  拍背法位置:兩肩胛骨之間。
推腹法
  不適用人士:肥胖者、孕婦和嬰兒。
  推腹位置:在劍突與臍之間的腹部。
壓胸法
  壓胸位置:胸骨下 2/3 處(即心外壓位置注意避開劍突)。

拍背法

推腹法

 

休克

休克定義:

  休克是血液循環系統功能減弱或衰竭,導致腦部及身體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嚴重可導致人事不省,甚至死亡。

徵狀:

- 頭昏、口渴
- 呼吸淺速、脈搏快弱
- 皮膚蒼白、濕冷
- 噁心、嘔吐
- 瞳孔散大

處理:

- 清醒的傷病者:安慰傷病者,頭向一側,如下肢無骨折,抬高下肢30CM。
- 心臟病的傷病者:半坐臥位,屈起雙膝。
- 不清醒的傷病者:維持ABC,置復原臥位。
- 保暖、禁食。
- 每分鐘檢查呼吸、脈搏。
- 速送醫院。

清醒傷者

心臟病傷者

 

出血

出血定義:

出血是因血管破裂,血液流出血管外。

分類:

1 動脈出血
  動脈血管壓力高,血液從傷處噴出且與脈摶節律相同,血液的含氧量高,故呈鮮紅色。在閉合傷口中,血液不能流出體外會使傷處快速腫脹。
2 靜脈出血
  靜脈血含二氧化碳,故血液呈暗紅色,且血管壓力相對較低血液從傷口湧出。若傷及較大的靜脈亦會喪失大量血液。
3 毛細血管出血
    血液從傷口緩慢滲出,血液呈鮮紅色,會自動止血。

處理:

止血方法
直接壓迫法:
暴露傷口,用敷料覆蓋傷口,用手直接在敷料上持續施壓約10分鐘(此方法不可用於有異物和骨折的情況)。
傷口異物處理:
適用於傷口有嵌入性異物時,它可以減少出血量和止血。將敷料放置於異物四週,壓迫敷料位置止血。

 

 

燒傷

燒傷定義:

  燒傷是由熱力、電流、化學物品、輻射線等造成。 燙傷是熱的液體造成的傷害,例如:滾油、水蒸氣、熱水等。

皮膚的構造: 

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徵狀:

 • I度燒傷:只傷及表皮,皮膚紅、腫、痛、熱。 

 • II度燒傷:傷及真皮,除皮膚紅、腫、痛、熱外,有水泡出現。 

 • III度燒傷:全層皮膚被破壞,皮膚呈蠟白、乾燥甚至焦黑,可傷及神經等,可出現無觸痛的表現。

處理:

- 除去病因。
- 保持呼吸。
- 降溫。
- 防止感染 。
- 尋求醫療援助。

 

熱衰竭

熱衰竭定義:

  在熱環境中,由於身體內鹽份和水份慢慢地經過量出汗喪失,引起循環系統功能下降,熱衰竭常發生於熱與潮濕環境工作的人群。

徵狀:

- 表現與休克相似。
- 頭痛、頭昏、意識混亂。
- 四肢無力及虛弱。
- 食慾下降、惡心。
- 出汗、皮膚蒼白、潮濕。
- 腹部和四肢肌肉痙攣。
- 脈搏快弱、呼吸淺速。
   

處理:

- 移傷者至陰涼地方,讓傷者躺下。
- 抬高雙腳20~30cm,以增加腦部血液供應。解鬆緊身衣物。
- 檢查RABC及體溫。
- 如傷者清醒,慢慢小量給予淡鹽水(一匙鹽放於一升水中)。
- 如傷者喪失意識,置復原臥位,每10分鐘記錄呼吸、脈搏及反應。
- 迅速送醫院。

中暑

中暑定義:

  中暑是由於酷熱的環境造成人體“恆溫器”失調,散熱減慢,身體溫度過高,造成腦功能障礙。

徵狀:

- 頭痛、眩暈或神志不清。
- 思維混亂。
- 皮膚可能發紅、發熱、乾燥及沒有汗。
- 反應急劇下降。
- 脈摶快、有力。
- 體溫可達40oC(104oF)以上。
   

 

處理:

- 移傷者到陰涼通風的地方。
- 除去所有外衣,用涼的濕毛巾敷前額。
- 用濕、涼的床單包裹傷者,並不斷灑水以保持濕潤。
- 當體溫降至38oC(100.4oF)時,換一張乾的床單,繼續小心觀察傷者。
- 可給予小量水啜飲。
- 如傷者人事不省,檢查ABC及體溫,將傷者置復原臥位。
- 迅速送醫院。